首页

美脚之家

时间:2025-05-24 15:42:05 作者:乌称基辅遭导弹袭击 浏览量:44779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南方地区出现阶段性高温,北方地区旱涝急转,华南及东南沿海台风趋于活跃,局部地区极端灾害风险增加。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强调要扎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给农业生产带来威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600亿斤左右,因病虫草害损失粮食500亿斤—600亿斤。加大灾害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和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学减灾技术措施,每年可再多挽回粮食损失200亿斤以上。

  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是导致粮食损耗的重要原因,建好农田防灾减灾工程设施是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基本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加强干旱、洪涝、低温、高温、风雹、台风等灾害防御防控技术研究应用和安全生产管理,落实灾害防治属地责任,加强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工作。

  当前正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更要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盯紧主产区和重灾区,奋力夺取秋粮和全年农业的丰收。

  突出时效性,“防”在第一时。要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备足救灾物资、清理农田沟渠,做好台风应对准备,把牢抗灾救灾第一道防线。借助遥感技术和大数据,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精准性,为灾害应对留足“提前量”。完善农田排灌设施,减小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便于灾后通过及时补种等措施恢复粮食生产能力。

  突出主动性,“抗”在第一线。要加强应急值守、灾情调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抢排积水、抗旱浇灌等措施。建立常态和应急兼顾的农业防灾减灾队伍,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性。分作物、分区域、分环节落实防灾减灾和田间管理关键技术,对积水农田加快排涝降渍,广辟水源及时浇灌受旱地块。

  突出针对性,“救”在关键点。及时开展“一喷多促”,加强田管和病虫防控,抓好改种补种、补栏补苗,修复水毁农田和农业设施。提高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储备能力和调度能力,对受灾地块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短的粮食作物或蔬菜作物改种补种,防止土地绝收。

  此外,还要用好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分散、转移农业风险。探索农业巨灾保险机制,提高定价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提升承保理赔的服务质量。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创新产品类型、提高保额标准,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弥补因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来的经济损失,让农民种粮不亏本、有钱挣、能得利。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截至2024年3月底沪深股通股票占A股市场市值比重超九成

2月20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1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由于外国援助延迟,乌克兰军队已因“失去一个重镇”而陷入困境,目前乌军在前线面临“极其困难”的处境。

多家外媒聚焦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提升国际信心

生活方面黄埔军校也十分艰苦,食物定量供应,“每人每天能吃到一斤半大米,油几钱,盐几钱”,由于营养严重不足,许多士兵患上了夜盲症一到晚上就看不见。

天津南港工业区120万吨/年乙烯项目投产 助力石化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

目前,我国铁路网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截至2023年底,全国农村公路达到46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15圈”。

博鳌零距离丨久久不见“博鳌”见

另据英国《卫报》报道,法官将于10月2日开始举行审判,就剩余指控和可能施加的任何惩罚作出决定。恩戈伦表示,审判可能会持续到12月。

中印尼“和平神鹰-2024”联演举行结束仪式

  “假如这次跟踪白鲟能有结果,假如能够成功地发现白鲟的产卵基地进行人工繁育,假如日后成功挽救住这一古老物种,谁又能说今天我们的经历不是历史呢?”这是2003年钟倩在采访日记中写下的话。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